|
|
|
(暂无公告) |
|
| |

|
|
 |
培知公学周六业余中文班招生
培知公学“中华文化大乐园”招生
|
|
报名电话:02-454-7810 |
|
|
 |
| |
|
|
| |
|
|
|
|
培知公学 > 中文教案 |
|
 |
语法 常见问题解答 1、什么是语法,语法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2、语法具有什么性质? 3、现代汉语语法具有什么特点? 4、什么是语法体系?理论语法与教学语法有何不同之处? 5、汉语有哪些语法结构单位?这些语法单位之间有何区别? 6、汉语的语法功能单位包括哪些? 7、什么是词类?汉语词类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 |
|
|
8、现代汉语词类系统包括哪些词类?划分实词和虚词的标准是什么?为什么将叹词和拟声词列为特殊类? 9、什么是体词?什么是谓词?二者有什么区别? 10、动词与形容词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11、形容词和副词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12、时间名词与时间副词有何不同? 13、性质形容词与状态形容的语法功能有什么差别? 14、区别词为什么又叫“非谓形容词”?与名词有何不同? 15、“我们”与“咱们”在使用上有什么区别? 16、疑问代词的非疑问用法包括几种情况? 17、动词和介词有何联系和区别? 18、连词与介词、副词有什么区别? 19、词的兼类与同音词、词类的活用有何区别? 20、什么是短语?短语在汉语语法中有何重要地位? 21、现代汉语短语构成的语法手段有哪些? 22、短语的结构类型和功能类型包括哪些? 23、复指短语与联合短语、偏正短语有何区别? 24、为什么主谓短语是比较特殊的谓词性短语?主谓短语作主语有何条件限制? 25、为什么说介词短语的功能类型是副词性的? 26、短语中的歧义有哪些类型?如何分化歧义? 27、主语和谓语之间是什么关系? 28、汉语中主语和谓语可由哪些词或短语构成? 29、动词和形容词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单独作谓语? 30、谓词性词语能否作宾语?汉语中宾语一定表示受事吗? 31、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的语义关系有哪些? 32、多层定语和多层状语一般按照什么顺序排列? 33、如何区分定语和状语? 34、汉语的补语包括哪些类型?补语与宾语如何区分? 35、什么是中心词分析法?这种方法有什么优缺点? 36、层次分析法的理论基础是什么?这种分析方法有何优点? 37、 什么是句型?汉语的句型包括哪些? 38、主谓谓语句中大主语和小主语的语义关系是什么? 39、“把”字句中的谓语动词有什么特点?单个动词能否进入“把”字句? 40、“被”字句有什么特点? 41、连谓句中前后谓词性成分之间是什么样的语义关系? 42、兼语句中的第一个谓语动词主要有哪些? 兼语句与主谓短语作宾语句子有何区别? 43、“是”字句中主语与宾语的语义关系是什么? 44、汉语中常见的特殊句有哪些? 45、什么是句类?汉语的句类包括哪些? 46、汉语中有哪些比较特殊的陈述句? 47、汉语的一般疑问句有几种类型?这些疑问句在语调和语气词的使用上有何不同? 48、祈使句的语调和语气词的使用有什么特点? 49、什么是复句?复句有什么特点? 50、复句与单句有什么区别? 51、关联词语有何作用?复句中使用的关联词语主要有哪些? 52、联合复句和偏正复句的区别是什么? 53、并列复句与承接复句有何不同? 54、条件复句和因果复句有何不同? 55、让步假设复句与转折复句有何不同? 56、什么是紧缩复句?紧缩复句如何表达结构关系? 57、什么是句群?句群有什么特点? 58、现代汉语的句群是如何构成的? 59、句群与复句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60、句群与段落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61、汉语句群包括哪些类型? 62、汉语单句的语病有哪些类型? 63、语复句使用中常见的语法错误有哪些? 一、什么是语法,语法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1、“语法”这个术语有两个含义: 一是指语言中客观存在的语法结构规律,是语言中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组织结构规律,包括词的构造、变化规则和组词成句的规则。 二是指语法研究者对语法结构规律的理性认识与抽象概括,即语法学。 2、语法包括词法和句法两部分。词法主要是指词的构成、变化和分类规律;句法主要是指短语和句子等语法单位的构成和变化规则,包括语结构规则、句法结构规则、句子类型等内容。 二、语法具有什么性质? 语法具有抽象性、层次性、递归性、系统性、稳固性、民族性。 1、抽象性 抽象性是语法最基本的特征。语法是从个别和具体的语言现象中抽象出来的,因此语法学并不研究具体的某个词、短语或句子的内容,而是从语素、词、短语、句子等语法单位的组合里抽象概括出共同的组合方式、类型及其如何表达语义。 2、层次性 语法从表面上看是线性排列的东西,但是语法结构却是有层次性的。除了联合短语外,主谓、述宾、述补、偏正等短语都能切分出两个直接成分。直接成分还可以进一步切分出更小的直接成分,这样复杂短语就可以由大到小分析出若干层次。 3、递归性 语法结构的递归性是指反复使用有限的语法规则,可以构成结构复杂的短语或句子。 4、系统性 语法具有鲜明的系统性,是由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构成的严整有序的规则系统。语法系统由若干子系统构成,包括语素系统、词类系统、短语系统、句子系统和句群系统。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语法结构规律中最基本的两种关系。 5、稳固性 语法与基本词汇构成语言的基础,具有很大的稳固性。语法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展演变,但是语法的变化比词汇、语音的变化缓慢得多,而且语法很难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而改变。语法的急剧变化会影响语言交际的顺利进行。 6、民族性 不同语言的语法之间既具有人类语言共同的语法结构规律,同时每种语言的语法同每个民族共同体的全体成员密切相关,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特点。 三、现代汉语语法具有什么特点? 1、语序和虚词是表示语法关系和语法意义的主要语法手段汉语语法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主要借助语序的变化和虚词的运用来表示语法关系和语法意义。 2、词类与句法成分之间不存在简单的对应关系汉语里词类与句法成分的关系比较复杂,除了副词主要作状语外,其他词类都可以充当多种句法成分。 3、短语的构造原则与词、句子的构造原则基本一致 四、什么是语法体系?理论语法与教学语法有什么不同之处? 1、语法体系是由语法结构规律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有机系统。 每种语言的语法体系都是客观存在的。但不同语法学家在描写、分析和解释语法现象及结构规律的过程中会出现种种差异,从而形成不同的“语法学体系”。因此,对于某种具体的语言而言,客观存在的语法体系是唯一的,而分析和阐述语法体系的语法学体系却不止一个。但是目前语法学界往往习惯于将语法学体系也称为“语法体系”。 2、理论语法与教学语法的不同 教学语法倾向于稳妥折中,规范性,强调统一性,注重实践性。一般采用公认、平和的观点,尽量避免有争议的观点和问题;理论语法从理论的角度描写语法现象、揭示语法结构规律,具有很强的学术性和专业性。 五、汉语有哪些语法结构单位?这些语法单位之间有什么区别? 汉语语法的结构单位分为语素、词、短语、句子、复句和句群六级。 1、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是语法分析的最小单位。语素是构成词的备用单位。 2、词是语言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法单位,是构成短语和句子的备用单位。一部分词加上句调可以单独成句。 3、短语又称词组,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构成的语法单位,是没有句调的一组词。短语一般加上句调就可以成句。 4、句子是由词或短语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构成的、能表达相对完整的意思、带有句调的语法单位。 5、复句是由结构上互不包含、意义上密切相关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构成的句子。 6、句群是由在语义和语法上相关的几个句子组成的、表达一个中心意思的语法单位。 六、汉语的功能单位包括哪些? 语法的功能单位即句子成分,也称作“句法成分”,是句法结构中承担结构关系的组成成分。 汉语的功能单位包括: 1、主语和谓语 主语是谓语陈述或说明的对象。谓语是对主语的陈述或说明。二者之间是陈述和被陈述的关系。 2、述语和宾语 述语是述宾短语中支配、关涉宾语的动词性成分,表示动作或行为。宾语是述宾短语中述语所表示的动作所支配或关涉的对象,表示人、物或事情。述语和宾语之间是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 3、定语 定语是名词性偏正短语中对中心语进行修饰或限制的成分。定语和中心语之间是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 4、状语 状语是谓词性偏正短语中修饰、说明中心语的成分。状语与中心语之间是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 5、补语 补语是述补短语中补充说明中心语的结果、程度、趋向、可能、状态、数量等的成分。补语与中心语之间是补充与被补充的关系。 6、中心语 中心语是偏正短语中被修饰语修饰、限制的成分。 七、什么是词类?汉语词类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1、词类是词的语法分类,是词在语法结构中表现出来的类别。 2、汉语词类划分的主要依据是词的语法功能。词的语法功能包括词与词的组合能力、词在句子中充当句子成分的能力。 3、汉语缺乏形态变化上的普遍性和强制性,只有少数词带有形态标志,汉语中的词作不同成分时,不会发生形态变化。因此根据形态特征只能给汉语中一小部分带有形态成分的词归类,而无法确定不带形态成分的词的类属。汉语在形态方面表现出的特点只能作为词类划分的参考依据。 词类反映出的意义主要是高度抽象的语法意义,并不是词汇意义。语法意义是一种概括性更强、概括程度更高的意义类型,主要包括词类的类意义、词与词组合产生的关系意义等。例如形态、语序、重叠、虚词等语法形式所表现出的意义都是语法意义。由此可见,语法意义比较复杂,而且存在不同层面上的语法意义,也不宜作为词类划分的主要标准,只能作为词类划分的参考依据。 八、现代汉语词类系统包括哪些词类?划分实词和虚词的标准是什么?为什么将叹词和拟声词列为特殊类? 1、现代汉语的词类系统主要包括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区别词、数词、量词、副词、代词。虚词包括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 2、实词和虚词是根据能作句子成分划分出来的。 3、拟声词和叹词可以单独成句,可以在句中充当句子成分,但又不与其他词发生结构关系,是汉语词类中比较特殊的两类。 九、什么是体词?什么是谓词?二者有什么区别? 1、体词主要用来指称人或事物,包括名词、数词、量词、区别词和代替这几类词的代词。 2、谓词主要用来陈述,包括动词、形容词和代替这两类词的代词。 3、体词和谓词在语法功能上的主要区别是:体词主要作主语和宾语,谓词主要作谓语,谓词前可以加上否定副词“不”,体词则不能加。 十、动词与形容词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形容词和动词有许多共同之处。二者都能作谓语或谓语中心,都受“不”、“都”、“也”等副词修饰,都能进入“X不X”的格式,因此动词和形容词(包括代替它们的代词)合称为“谓词”。 但动词和形容词的语法特征又有显著区别。 1、句法功能不同: 动词能带宾语,形容词一般不能带宾语。 形容词能够直接作定语,动词一般不能。 2、动词一般不受程度副词“很”等的修饰,而形容词可以受程度副词修饰。 3、重叠方式不同 双音节形容词的重叠方式是AABB或ABAB,表示程度加深或程度适中。 双音节动词的重叠方式是ABAB,表示短暂的含义。 十一、形容词和副词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副词可以作状语修饰中心语,形容词也可以作状语。二者的区别在于: 1、形容词能单独成句,而副词一般不能单独成句。 2、形容词能作谓语、定语、状语,副词一般只能作状语。 3、形容词一般可以受副词“很”的修饰,副词则不行。 4、形容词可以修饰名词,副词修饰名词的情况比较少。 十二、时间名词与时间副词有何不同? 时间副词和时间名词都能作状语,都表示时间概念。 二者的区别在于时间名词可以作主语、宾语和定语,而时间副词只能作状语。 十三、性质形容词与状态形容的语法功能有什么差别? 1、少数性质形容词可以直接作状语修饰动词,但多数性质形容词一般要重叠或加上“地”才可以修饰动词;状态形容词作定语或状语时比较自由。 2、性质形容词作谓语时含有比较对照的意思,在句子中往往不能单独出现。状态形容词作谓语时没有比较对照的意思,可以单独出现。 十四、区别词为什么又叫“非谓形容词”?区别词与名词有何不同? 1、形容词可以充当谓语、定语、状语或补语等句法成分,区别词只作定语修饰名词,不能作其他句法成分,只有加上“的”组成“的”字短语后才能作主语和宾语,所以区别词也称作“非谓语形容词”。 2、区别词在句中作定语,名词也可作定语,但二者是有区别的: ①区别词不能作主语和宾语,名词最显著的语法特点是充当主语和宾语。 ②区别词不受数词和量词的修饰,而名词前面可加数词和量词。 十五、“我们”与“咱们”在使用上有什么区别? “我们”与“咱们”在指代对象上有所不同:“咱们”是包括式,一定包括听话人在内,在说话时用来称对方,含有缩短双方距离的意思;“我们”是排除式,一般不包括听话人在内,有时也可以包括听话人。 十六、疑问代词的非疑问用法包括几种情况? 1、疑问代词用于任指,表示周遍性意义,用来强调任何人或任何事物,后面常用“都”、“也”等与之搭配。 2、疑问代词用于虚指,表示不能确定或不愿具体说明的人或事物。 3、“什么”加上“的”还用在并列成分的前面,也可用在一个成分或几个并列成分的后面,表示“等等”的意思,常用于口语中。 十七、动词和介词有何联系和区别? 现代汉语的介词多是由动词虚化而来的,由于虚化程度不同,除了一部分专门介词外,大部分介词保留着动词的功能,兼属介词和动词两种词类,例如“跟、由、让、对、在、比、给、到、通过”等。 区分介词和动词时应注意两点: 1、如果这个词与后面的成分组合起来能作谓语(谓语中心),就是动词,不能作谓语(谓语中心)的是介词。 2、介词不能重叠,后面不能加动态助词“着、了、过”;动词既可以重叠,也可加动态助词。 十八、连词与介词、副词有什么区别? 1、介词不能单独作句子成分,但介词在介词短语中是两个实质性结构成分中(介词+名词性词语)的一个;而连词在实质性结构中只起连接作用。下面以“和”为例谈谈如何区别介词和连词。 ①当“和”作介词的时候,“和”前后的成分不能互换,前面可加副词作状语,后面可以有停顿。 ②当“和”作连词的时候,“和”前后的成分可以互换,前面不能加副词性修饰成分,后面不能停顿。 2、连词与副词的辨析 副词可以单独作句子成分,充当状语修饰形容词或动词;连词可以连接各类词、短语、分句或句子,但不能作句子成分,只表示前后成分之间的某种关系。 连接分句或句子的连词经常与关联副词配合使用,可以出现在主语前的是连词,只能出现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具有修饰作用的是关联副词。 十九、词的兼类与同音词、词类的活用有何区别? 判断兼类词应注意同一性原则,即将读音相同、意义有联系而分属不同词类的词看作兼类词,否则就是同音词或是词的活用。 1、兼类词除具有相同的语音形式,具备不同词类的语法功能,词汇意义还应相关。同音词是语音形式相同,而意义不相关的词。 2、词的兼类与词的活用不同。词的活用是指出于修辞的需要,临时具备其他词类的语法功能,本身并不具备动词的语法功能,是出于表达上的需要,临时的活用。 二十、什么是短语?短语在汉语语法中有何重要地位? 1、短语又称“词组”或“语法结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构成的语法单位。 2、短语的重要地位: ①短语是汉语中的基本语法单位之一。短语的直接成分中包括了汉语的八种语法成分,短语直接成分间的五种基本结构关系也是汉语的基本语法关系。 ②短语是汉语句子的备用单位,可以充当各种句子成分,构成句子的基本框架。汉语短语的构造原则与句子的构造原则基本一致。大多数短语加上句调可以单独成句。 ③短语的结构关系又与合成词内部的结构关系基本一致。 ④短语的扩展与紧缩体现了语法的层次性与递归性。 二十一、现代汉语短语构成的语法手段有哪些? 1、改变语序可以形成不同的结构关系。 2、虚词的有无和不同虚词可以形成不同的结构关系。 二十二、短语的结构类型和功能类型包括哪些? 1、根据短语直接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可以将短语分为主谓短语、联合短语、述宾短语、述补短语、偏正短语五种基本结构类型。此外,还包括连谓短语、兼语短语、复指短语、量词短语、方位短语、介词短语、比况短语、“的”字短语、“所”字短语等。 2、根据短语的语法功能,可以将短语分为体词性短语、谓词性短语和副词性短语。体词性短语包括定中短语、复指短语、量词短语、方位短语、“的”字短语、“所”字短语、体词性联合短语。谓词性短语包括主谓短语、述宾短语、述补短语、状中短语、谓词性联合短语、连谓短语、兼语短语、比况短语。副词性短语包括介词短语。 二十三、复指短语与联合短语、偏正短语有何区别? 1、联合短语的组成成分之间是并列、选择或递进的关系,可以加上相应的关联词语。复指短语中不能加关联词语。 2、定中短语的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是修饰、限制与被修饰、被限制的关系,其间一般可以加上“的”。 复指短语的结构成分之间是平等关系,无偏正之分,不存在修饰、限制与被修饰、被限制的关系,中间一般不能加“的”。 二十四、为什么主谓短语是比较特殊的谓词性短语?主谓短语作主语有何条件限制? 1、与一般谓词性短语相比,主谓短语不能受否定副词“不”、“没”修饰,主谓短语作主语或谓语受到一定条件的限制,因此是比较特殊的谓词性短语。 2、主谓短语作主语受到以下条件的限制: Ⅰ谓语中的动词是“是”。 Ⅱ谓语中的动词是“有、没、如同、等于”等。 Ⅲ谓语中的动词是“证明、表明、说明、体现”等。 Ⅳ谓语中的动词是“会、可能、可以”等。 Ⅴ谓语中的动词是“改变、产生、引起”等。 二十五、为什么说将介词短语的功能类型是副词性的? 副词性短语主要作状语修饰谓词性词语,一般不能单说或单用,不能作主语、谓语和宾语。介词短语属于副词性短语。 二十六、短语中的歧义有哪些类型?如何分化歧义? 1、根据导致歧义产生的原因,歧义分为词汇歧义和语法两种类型。 ①词汇歧义 词汇歧义是指由词汇上的原因造成的歧义。词汇歧义包括同音异义和一词多义。 ②语法歧义 语法歧义包括由词类不同造成的歧义、语法组合歧义(结构关系不同、结构层次不同)、语义组合歧义(语义关系不同、语义指向不同) 2、歧义的消除 消除歧义的主要方法有:利用语境排除歧义、利用语音消除歧义(停顿、轻声、重音)、换用或添加适当的词语、调整词语之间的顺序 二十七、主语和谓语之间是什么关系? 1、从语法关系上看,主语与谓语之间是陈述与被陈述的关系。 主语是谓语陈述或说明的对象,指出“谁”或“什么”。主语一般用在谓语前面,表示已知的确切的事物,谓语是对主语的陈述或说明,指出“做什么”、“是什么”或“怎么样”。 2、从语义关系上看,主语与谓语之间的语义关系复杂多样。主语可以是动作行为的发出者(施事),也可以是动作行为的承受者(受事),有的主语则与动作行为没有明显的施受关系(与事)。 |
|
|
|
|
|
…………………………………………………………………………………………………………………………………………………………… |
|
|
|
| | |
|